0571-87859897

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华为5G AI在公共安全应用方案(13页 PPT)

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5G与AI技术的融合正为公共安全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。华为基于自身在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,推出了一套完整的5G+AI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方案,为打造更智能、更高效的公共安全体系提供了强大支撑。

  回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,每一代技术的迭代都为公共安全领域带来了执法能力的跃升。1G时代,警察获得了基础的对讲能力,实现了简单的语音通信;2G时代,数据传输能力的引入,让警察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据交互;3G时代,多种技术标准的出现,为更丰富的数据业务奠定了基础;4G时代,LTE技术的普及使警察具备了多媒体执法能力,能够进行视频传输等更复杂的业务。

  而5G技术的到来则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。它具有三大显著特性:20Gbps的峰值速率(增强型移动互联网eMBB),能够支持超高清视频等大带宽业务;海量连接物联网(mMTC),可实现每平方公里100万连接,满足大量物联网设备的接入需求;超低时延高可靠通信(uRLLC),时延低至1ms,为对时延敏感的应用提供了保障。这些特性使得5G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,GSMA数据显示,5G最大的机会在2B行业应用,其中政府领域占14%,凸显了5G在公共安全等政府应用场景的重要性。

  在5G领域,华为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标准引领能力。华为拥有20%的5G基础专利,在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,如3GPP SA主席、3GPP RAN4副主席等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积极推动5G标准的制定。在商用进展方面,截至2019年6月6日,华为已获得50+全球商用合同,部署了200,000+基站,其中97%采用M-MIMO技术,展现出强劲的商用能力。

  华为在5G关键技术上的创新也是其优势所在。通过实现5G极简网络,包括极简架构(NSA/SA一张网)和极简站点(免机房、免空调、利旧老站址),以及自研芯片、阵列天线、先进预失真算法和散热管理等技术,使5G网络具备极低能耗和极致体验。例如,相比4G,5G能效提升50倍,小区容量领先业界2.5倍,为公共安全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。

  5G+AI在智慧警务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警察的执法效率和能力。5G超大带宽支持16路高空4K天眼视频回传,让监控画面更加清晰,能够捕捉更多细节。5G立体覆盖为无人机日常巡逻、应急救援提供了有力支撑,无人机可实现重大活动保障、安防追踪等任务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通过4K监控和AI技术,将高空人脸识别距离提升到30米,实现隐秘监控。

  5G AR执法记录仪和4K+AI执法记录仪的应用,让移动执法更加高效。这些设备具备人脸识别、车牌识别、ID识别等功能,能够实时采集4K证据并回传,同时进行本地智能分析,如在执法过程中,可快速识别人员身份、车辆信息等,提高执法效率。5G智慧巡逻车则实现了本地智能识别及分析,巡逻车可在本地进行人脸识别及车牌识别,仅将少量重要视频及数据回传指挥中心,减少了数据传输压力,提高了处理速度。

  5G技术为视频监控带来了质的飞跃。相比传统的1080P、720P监控,4K监控在5G的支持下,识别距离从原来的5米提升到10 - 20米,配合无人机使用,更能将识别距离提升到30米。5G massive MIMO和Beamforming技术同时覆盖地面及低空,不仅提高了监控质量,还节省了成本。这种高清晰度、远距离的监控能力,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目标,为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  考虑到当前技术发展阶段和实际应用需求,华为提出了5G+4G构建无缝的公共安全协同宽带网的部署建议。

  5G目前以高频段为主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覆盖能力相对较弱,且行业标准尚未完全完成,集群业务及行业终端也有待完善。因此,初期可先利用运营商网络来承载5G新业务,如超高清视频等。4G针对公共安全宽带的标准、业务和终端已成熟,可在城区部署连续覆盖的网络,提供多媒体移动执法能力。

  此外,LTE机动通信便于运输和快速安装,能满足机动通信场景需求,为偏远地区及郊区提供通信能力;5G微波可提供大带宽回传能力,为无线基站提供回传;窄带作为存量网络,覆盖郊区及农村,提供基本的语音集群业务。通过多种技术的协同配合,实现对城区、郊区、农村、山区等不同区域的全面覆盖,构建起一个无缝衔接的公共安全网络,为公共安全业务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。

 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AI算法的持续优化,华为5G+AI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拓展和深化,为构建更加安全、智能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,推动公共安全领域向智慧化方向迈进。

Copyright © 2025-2032 DG视讯印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

浙ICP备05029014号-1